與狀元的邂逅

狀元,是指古代的科舉考試中,殿試考取第一名的人 。在現時香港的考試制度下,是指在文憑試4科「核心」科目,3科「選修」科目,取得7科5**(最高等級)。而「超級狀元」,便是加上1科「特別」科目,取得8科5**。

在求學時期,同班有些同學,集智慧、勤奮於一身,加上考試前自律、有規劃性的溫習,公開試自然取得理想的成績。那是我第一次認識「狀元」。

直至做了全職數學補習導師後,又一次遇上公開試「狀元 」們。的確,她們都是聰明又勤奮的學生,一點即通,喜歡尋根究底。事實上,人與人之間的智商相差不大,聰明的學生有很多,為什麼她們能做到極少數人做到的事呢?

答案是自我管理。

從中四開始,即使遇上疫情,她們基本上都不會缺席。每次請假,都會提早知會,有時甚至會早一個月前通知。有次看到其中一位學生拿出一本行事曆規劃下個月的上課時間,可見她做事井井有條。至於對於學習態度,更是有目標,對自己想學/需學習的內容亦很清晰。有些人會覺得成績好的人都是「打天才波」,一學就識,但事實上不是的。她們在數學科是不大問題,只需稍為指導,但對M2,信心相對就大減,始終涉及較抽象的概念,非單靠操練題目便能夠取得高分。在中六那年,除了定期做模擬考試卷外,同時亦會做A-Level的題目,加強對課題概念的認識。她們能取得優秀成績都是有同一個共通點,除了本身的學習根基好,勤奮之外,自律性亦是十分重要。

有些家長會有疑問,為什麼我們提倡自律學習,不強逼學生做功課,不懲罰學生。這種方式對中二或以下的學生或者有用,對高中生用這種方式,即使他今次做了功課,也是只應酬,學不到任何東西。高中生需要的是同儕間的學習的氣氛,及對公開試的壓力,從而推動學習動機,自主學習。培養自律性,這亦是教學方式的一種。